曹家灘煤礦智慧餐廳受員工歡迎
從礦山機械化到自動化、數字化轉變,再到如今的智慧礦山,數字經濟時代,有關未來礦山建設與實現方式的概念在不斷被刷新。伴隨“新基建”加速,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礦業領域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
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榆北煤業正式上線礦井智能系統+地面智慧園區管控體系,這是繼黃陵礦業、陜北礦業、彬長礦業后,陜煤崛起的又一“智慧礦山”。
到底智慧礦山是如何打通從源頭到終端各個環節,發揮出最大效能的?榆北煤業曹家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雷亞軍告訴記者,此次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化技術,共同打造全線智能新礦區,以實現安全、綠色、高效的智能化管理。
據記者了解,曹家灘煤礦是陜煤千萬噸大礦,2018年7月進入聯合試生產,建設規模1500萬噸/年。目前,曹家灘煤礦大斷面快速掘進系統創下日單進91米、月單進2020米紀錄,標志著我國煤礦掘進裝備在大型化、智能化邁進。
井下傳統的安檢,需安裝近百個攝像頭,將影像傳輸到監控屏幕。然而,這些海量數據缺乏針對性,給實時的安全檢測帶來很大難度。現在,借助阿里云人工智能視頻分析,監測井下多達300路攝像頭,實現礦工安全作業規范監測。現在,對井下危險因素進行AI識別,覆蓋傳輸帶異物、危險區域、人員聚集等,實時分析隱患并及時發現報警處置。
在井上,曹家灘礦區也即將完成數字化轉型,通過接入阿里云物聯網平臺,建設智能調度指揮中心、實現井口物資超市無人值守、指揮中心大廳全局態勢感知和統一資源調度,完善裝車系統、職工食堂等場景的智能化應用,不僅提高效能,還能改善員工的生活環境。
基于釘釘構建云工作臺,匯聚、融合、共享園區應用服務,實現園區應用一體化。
釘釘方面表示,煤礦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地,已有數百家大型礦業公司通過釘釘平臺進行合作。
數字化轉型是傳統企業大勢所趨
今年3月,國家提出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將智能安監和智能生產整合起來,構建煤炭物聯網。計劃到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要基本實現智能化。
在陜西煤業,“智慧礦山”建設已走在全國前列。據悉,陜西煤業目前已實現15處煤礦、19個采煤工作面智能化開采。
究竟如何讓整座礦山擁有一顆智慧芯?
陜煤集團董事長楊照乾曾表示,數字化轉型是傳統企業的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兩年前,陜西煤業就已確立“智慧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的建設目標,并基于數字化轉型的煤礦產供銷“三網一平臺”作為主要實施項目。三網指生產、供應、銷售網絡,一平臺指經營調度大數據平臺,即煤炭產銷供全過程財務實時管理平臺,在整個體系中發揮匯聚、共享、協同功能。
如今,智慧礦山建設的如何?記者在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的榆北煤業曹家灘礦區看到,曹家灘煤礦已順利通過工程質量、消防、安全設施、水土保持等8個單項工程竣工驗收,這意味曹家灘煤礦將在本月底步入正式生產階段。
曹家灘煤礦財務總監趙超告訴記者,以前,礦上各類經營數據都是靠人工錄入,既容易出錯又煩瑣。現在,運用“三網一平臺”系統,財務人員在終端軟件上,每天都可以看到礦井的生產經營數據,這使財務預算從3天縮短為3小時。對廣大員工來說,充滿科技感的人臉識別智能餐廳成為礦區必打卡之地。
基于阿里云的賦能,智慧安檢員機器人的使用,讓井口信息站安檢員的數量由原來的6人減少至1人,2-3秒即可完成檢測。利用智能化裝車系統,僅僅40秒,即可完成一輛33噸貨車裝車。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未來,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包括煤炭業的結合會愈加緊密。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煤炭企業效率,實現智能化開采、數據分析,借助物聯網、大數據降本提效實現“節流”,形成業務模式創新,從而加速煤炭業“互聯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