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科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構建了國家、集團、二級單位“三位一體”科技投入體系,為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重大技術突破提供了重要保證。
通過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集團科技創新創業資金專項等科技項目,先進科技成果不斷產出,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取得突破,技術指標頻頻刷新紀錄,獲獎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煤科行業科技創新“領頭羊”地位。
太原研究院研制的掘支運一體化智能成套快速掘進裝備,在神木匯森涼水井礦成功應用,月進尺創3088米世界紀錄,獲2019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唯一特等獎。
上海煤科研制了世界首臺9米采高智能化采煤機,創采煤機裝機功率與開采高度的世界之最。
天地奔牛研制的智能綜采輸送裝備可滿足超大采高綜采工作面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生產要求,具備年產2000萬噸原煤能力,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西安研究院研制的煤礦井下反射槽波超前探測技術與裝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西安研究院應用自主研發的大功率定向鉆進技術及裝備,完成了主孔深度3353米的沿煤層超長貫通定向鉆孔,再次創造了我國井下定向鉆進孔深新的世界紀錄。
截止目前,中國煤科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數量達154項,其中省部級獎勵特等獎1項、一等獎24項,創歷年新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73項
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4項、
二等獎23項、三等獎35項
項 | 項目名稱 | 完成單位 (集團所屬單位) |
特等獎 | 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關鍵技術與裝備 | 太原研究院、山西煤機、集團總部、天地科技 |
一等獎 | 煤油氣共生大采高智能化綜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天瑪公司、天地科技 |
新疆高堿煤安全高效清潔燃用關鍵技術及大型裝備研發與應用 | 煤科院 | |
大透距多頻同步無線電波透視技術與裝備 | 重慶研究院 | |
陜北神南礦區水庫旁燒變巖帷幕注漿采煤保水技術研究 | 西安研究院 | |
西部弱膠結地層1500 萬t/a煤礦深立井建設與提升關鍵技術研究 | 北京中煤、南京設計院 | |
京西復雜地質環境應力集中煤層調控開采關鍵技術及頂板災害防治 | 煤科院 | |
深井厚煤層大采高綜放成套裝備研制與應用 | 天地科技 | |
3300V礦用高壓變頻調速一體機系列化產品研制及應用 | 天地科技 | |
基于煤礦火區特征的防滅火材料體系及工程實踐研究 | 重慶研究院 | |
中低階煤層瓦斯含量精準測定及可控抽采技術研究 | 重慶研究院 | |
深部復合煤巖動力災害防控理論、技術及裝備 | 重慶研究院 | |
煤礦沖擊地壓啟動理論及防治技術體系研究 | 天地科技 | |
低品質煤浮選提質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 | 天地(唐山)礦業科技有限公司 | |
煤炭老礦區轉型協同發展模式研究—同煤集團“四元”協同發展模式創新與實踐 | 規劃院 |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19項
其中一等獎3項、
二等獎7項、三等獎9項
獎項 | 項目名稱 | 完成單位 (集團所屬單位) |
一 等 獎 | 煤礦掘進工作面智能視頻預警技術研究 | 北京中煤 |
煤層注氮促流強化抽采技術機理研究與現場試驗 | 煤科院 | |
大型水體旁火燒區帷幕注漿采煤保水技術研究 | 西安研究院 |
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安全科技進步獎53項
其中一等獎6項、
二等獎22項、三等獎25項
獎項 | 項目名稱 | 完成單位 (集團所屬單位) |
煤礦隱蔽水害探查技術與裝備研究 | 重慶研究院 | |
低濃度含氧瓦斯爆炸防控關鍵技術及裝備 | 重慶研究院 | |
堅硬頂板大傾角煤層綜放開采沖擊地壓防治關鍵技術及應用 | 天地科技 | |
煤層頂板大直徑定向鉆孔技術與配套機具 | 重慶研究院 | |
低變質易氧化煤層自燃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 沈陽研究院 | |
易自燃環境大區域煤火演變規律及綜合治理關鍵技術 | 重慶研究院 |
2018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
共獲獎7項,其中一等獎1項、
三等獎4項、優秀獎2項
獎項 | 項目名稱 | 完成 單位 |
一等獎 | 智能化永磁耦合傳動裝備 | 沈陽研究院 |
三等獎 | 基于混合現實的遠程網真智能系統和智能裝備 | 上海煤科 |
果園智能噴藥機器人 | 重慶研究院 | |
礦用智能互聯純電動無軌輔助運輸綜合系統平臺 | 太原研究院 | |
化工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 科工潔能 | |
優秀獎 | 沖剪復合鉆頭及鉆桿公接頭仿生技術 | 西安研究院 |
一體化智能鉆錨機器人 | 太原研究院 |
中國專利獎優秀獎3項
獎項 | 項目名稱 | 完成單位 |
中國專利獎 | 一種煤層底板注漿加固水平定向鉆孔的施工方法 | 西安研究院 |
一種用于測試錨桿綜合力學性能的試驗臺及測試方法 | 天地科技 | |
大坡度順槽邁步自移設備列車 | 太原研究院、山西煤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