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一站式服務、網上訂貨、訂單查詢等這些物流公司的專屬服務可不可以在礦山實現?它又能為傳統煤炭企業帶來哪些變化?近日,筆者來到山東能源淄礦集團唐口煤業公司一探究竟。
智能設備更高效
鳴笛警示、緩沖前進……在唐口煤業公司地面環形車場,伴隨著指令的發出,一輛無人駕駛電機車將下井物料送到副井口。擁有10年駕齡的電機車司機孔凡金熟練地操作著手里的遙控器,用他的話說,感覺就像做夢一樣。
實現電機車無人駕駛,是唐口煤業公司輔助運輸系統走向智能化的第一步。“我們與泰安科技學院合作,開發了電機車智能行駛系統。”唐口煤業公司運搬工區職工蘆順利介紹,他們通過調整電機車控制芯片,安裝智能控制程序,實現了電機車200米范圍內的智能自動控制。
“就像小孩玩的遙控車一樣,工人不用接觸電機車,既安全又高效。”孔凡金說,自從唐口煤業公司對地面環形車場電機車進行改造后,原來的道岔工和跟車工便“下崗”充實到井下班組。現在,電機車司機1個人就能兼顧3個工種,跟車操作再也不用憑駕駛經驗判斷礦車脫軌和道岔故障了。
此外,唐口煤業公司在地面環形車場設置了升井礦車專用通道,安裝了全程視頻監控裝置和安全防護欄以及紅外語音報警裝置,在減少作業人員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
“以前,我們地面環形車場運輸環節每班至少要9個固定崗,現在4個人就能負責。”唐口煤業公司運搬工區區長山耀斌說。
智能調度更精準
“請返回時,將1030軌道巷口的84號礦車捎到副井口升井。”在唐口煤業公司地面智能運輸調度中心,值班員孫鑫通過移動視頻,發現1030軌道口存放著一輛空閑的礦車,隨即對該區域電機車司機進行電話調度。
該公司依托大數據管理,借助智能調度與物聯網系統,實現了車輛調度、物料追蹤、可視化監控等。今年年初,該公司又升級了井下所有的基站,并在迎頭和工作面等場所增設移動式基站,車輛調度的精準性進一步增強。
“整個配送程序從接單開始,地面物料裝車、井下運輸、現場卸車碼放,最終交到收貨方手中,我們全程控制在8小時以內。”唐口煤業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主任魏杰說。
他們利用物料標號、設備編組、集中下井等辦法減少井下串車、倒車工作量,物料配送效率提高了15%。
“我們在每個迎頭料場都配備2個運輸集裝箱。電機車司機在放下重箱后,順便將空箱拉走。兩箱形成循環,互為交替,避免了物料反復卸車、裝車造成的時間浪費。”魏杰說。
自物流配送中心成立以來,唐口煤業公司形成了物料地面領取、裝車、井下運輸以及卸車等多功能一體的配送鏈,為井下各工區節省跟料工、卸料工近20人。
“礦井好比人體,運輸系統則如人的‘經絡’,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氣血運轉全身。我們大力推廣智能運輸系統,就是要帶動其他各大系統實現高效健康運行。”唐口煤業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馬忠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