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方法
1.1施工準備
1.1.1檢查開挖面和附近坑道的噴射砼是否達到要求,單線隧道5~10cm,雙線隧道12~20cm。
1.1.2管件加工制作:棚管采用φ80~φ180mm普通鋼管,鋼管節長4~6m,節管四周鉆φ10出漿孔眼(靠掌子面一端2m不鉆),孔眼間距50~60cm。將事先加工好的管節聯接套焊接在每節鋼管的兩端,第一節鋼管前端焊接上合金鋼片空心鉆頭;
1.1.3檢查臺車是否完好,鉆桿和鉆桿聯接套等是否配齊;
1.2施工工藝及要求
1.2.1臺車就位和布孔:檢查臺車是否穩固,大臂旋轉角度、方位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后,由測量工站在車臂托籃上用紅油漆按設計準確畫出鉆孔位置,標注編號;
1.2.2鉆孔:臺車大臂頂緊在掌子面上,開孔時低速鉆進,鉆進20cm后轉入正常鉆速,第一節鉆桿鉆入巖層,尾部剩余20~30cm時停止鉆進,人工用兩把管鉗卡緊鉆桿(注意不得卡絲扣),鉆機低速反轉,脫開鉆桿,鉆機沿導軌退回原位,人工裝入第二根鉆桿,并在鉆桿前端安裝好聯接套,鉆機低速送至第一根鉆桿尾部,方向對準后聯接成一體,依次接桿直至鉆到設計深度(引導孔直徑比棚管外徑大15~20mm,孔深要大于管長0.5m以上)。鉆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鑿巖機后退帶出鉆桿,人工用長鉗或大扳手卡緊前桿,鑿巖機反轉,松開連接套卸下鉆桿,按同樣方法依次拆卸鉆桿退出孔外。
2、 適用范圍:ⅠⅡ類軟弱圍巖隧道開挖施工
隧道跟管鉆管棚施工:
?、?、Ⅱ類軟弱圍巖施工的總體方案,采用半斷面施工時,上半斷面采用跟管鉆施工管棚進行超前預支護,確保施工安全,提高隧道施工在軟弱圍巖帶掘進速度,從而提高隧道施工速度和節約施工成本。
跟管鉆施工管棚施工方法:
一、 施工準備
1、設備準備:有條件購置成套跟管鉆進設備,條件有限時,對現有開挖臺車TAMROCK316G(或水星臺車)液壓鑿巖機進行改造,在鑿巖機止增設一個管棚固定支架、導管推送器和跟管鉆偏心鉆頭。
2、購置相應型號的管棚的管靴,管棚多采用φ89×4.5mm無縫鋼管,管棚下料加工,要與鉆進設備的工作臂和鉆桿長度相適應,加工好接頭,接頭連接一般采用70mm長的內外絲口接頭,保證管內空腔無凸起部位,保持管空腔大小一致,保證鉆孔順利;外接頭部,同樣不能有過多的外凸部位,保持管外圓順,送管通暢。同時,按要求鉆好注漿眼孔。
3、 一、工程概況
某隧道大里程端左線上斷面施工至ZK50+264,右線上斷面施工至YK50+387,開挖揭露圍巖與原設計差別很大,圍巖為含碎屑的炭質泥巖,巖體因受構造擠壓而呈破碎狀;在巖體中可見明顯斷層錯動擦痕;受此地質構造影響,該段圍巖中網狀節理、裂隙發育,。隧道開挖中掌子面有地下水出漏,受水侵泡后圍巖呈泥狀流塑狀態,自穩性極差,揭露即出現坍塌。根據該段隧道以上特點,初期支護按V級支護施作,“三臺階七步”開挖法進行施工掘進。隧道在初次支護后即出現持續變形,最大斷面變形量超過70cm,致使初期支護大段侵限。根據TSP203和地質雷達超前預報分析,隧道該類圍巖在可預報范圍內無明顯好轉跡象,為確保隧道施工安全,確保隧道二次襯砌質量,隧道該類圍巖地段按CRD法施工。
二、工法特點
1、能有效的控制圍巖變形和地表下沉。
2、本工法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臨時仰拱的支撐作用,并輔以超前注漿小導管超前支護、掛網和格柵噴砼等支護手段,加之開挖對圍巖擾動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3、其支護系統能很好的適應圍巖的變化,與圍巖形成一個整體,能充分發揮圍巖的自承能力。
4、能有效應用監控量測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導施工,使整個施工過程處于受控狀態。
5、本工法采用分部開挖,其超前導坑可以起到超前預報的作用。
根據現場施工實際情況,首先應進行由臺階法向CRD工法轉換的過渡施工;轉換段為掌子面至其后12m。轉換段按既定三、工藝原理
所謂“C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