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軌道下山平臺擴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巷道概況
11軌道下山平臺布置在二1煤層內,煤層頂板為泥巖、細粒砂巖,煤層底板為砂質泥巖。11軌道下山平臺處巷道支護采用U29型鋼可縮性支架單棚支護。該巷道主要目的是滿足11軌道下山絞車、開關的安放需要。
由于生產需要,為保證安全運輸,需對11軌道下山平臺處的巷道進行擴修,擴修長度12m。
二、巷道支護方式及規格
1.采用U36型鋼可縮性支架單棚支護,棚距600mm。
(1)支架為四節結構,頂梁外弧長度分別為2384mm、2390mm,腿直線段長度為1700mm,圓弧段外弧長度為1882mm。
節與節之間用三副卡纜卡緊擰牢,每節之間搭接長度450mm;支架之間用三副拉板連接固定,分別安裝在卡纜之間。
(2)背幫背頂:采用塑編網(8000mm×800mm)及背木(小頭直徑不小于50mm,長700mm)背幫背頂。頂幫有空洞時,可用荊笆或編織袋裝煤填實背嚴。背木間距:頂部為200mm,兩幫300mm。塑編網搭接長度100mm,每兩個孔用塑編條打一個死結,連接牢固。
2.巷道設計凈寬拱基線處4.6m,(下寬4.85m),凈高3.6m,巷道凈斷面14.4m2;毛寬拱基線處5.0m,(下寬5.2),毛高3.8m,柱窩深200mm,毛斷面積15.92m2(詳見巷道支護圖)。
3.巷道擴修后拱基線處距道面2.9m,為滿足要求施工完成后編寫落底安全技術措施。
三、施工方法
1.維修時,以手鎬落煤(巖)為主,風鎬輔助破底。
2.先回鐵套木,再用U36型鋼可縮性支架單棚替換木棚支護。
四、維修質量標準
1.巷道中心線至巷幫拱基線位置距離為2.30m,允許誤差為±50mm。
2.巷道凈高3.6m,拱基線以下1.3m,誤差±50mm。
3.棚距500mm,允許誤差±50mm。
4.支架不能前傾后仰。
5.支架應垂直巷道中心線,無歪扭邁步現象,誤差不大于50mm。
6.背木打牢,分布均勻,打成直線,并垂直于支架。
7.棚腿應立于實底,底板松軟時加墊木鞋,木鞋規格為長×寬×厚=200mm×150mm×150mm,并保持200mm柱窩深度。
8.梁腿搭接長度450mm,接口嚴實合縫,其離合不超過3mm;卡纜、拉板安裝成線,卡纜螺母扭距達到150N·m。
9.巷道干凈整潔,無雜物,無積水,無淤泥;材料分類、分層碼放,做到迎風一頭齊,電纜管線懸掛有序。
五、維修工藝
維修工藝流程:施工準備---前探支護---回鐵套木---架棚---質量檢查---清理
1.維修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維修前首先加固維修地點5m內的支護,對 U型鋼棚卡纜螺絲進行二次加固,對扭斜、傾斜的支架用戧柱或抬棚進行加固,爛頂重新背設。
(2)維修前后的管線、電纜、要加以妥善保護,維修前將敷設在兩幫上的管線、電纜放到底板上,然后用埋線管套住進行保護或皮帶覆蓋,前后覆蓋長度不低于5m。
(3)維修前必須清理好退路,維修地點前后巷道5m內高度達到1.8m以上,保證后路暢通無阻。
(4)維修前,要準備好手拉葫蘆或撥柱器、長把找矸釬(2)m、鋼釬等回棚工具及塑編網、背木、坑木等護頂背幫材料;無護頂背幫材料,不得撤換支架。
(5)維修地點要鋪設兩根直徑100mm以上,長4m的鋼管當通風管,防止冒頂時堵巷影響通風。
(6)搭設工作臺,工作臺高度達到2m,要支牢鋪穩。
2.前探支護
采用3根2.4m長∏型鋼梁和固定器進行超前支護。
(1)開始維修第一棚
①對前探梁及固定器進行檢查,發現有裂縫、焊縫斷開現象不得使用。
②安裝固定器:兩人配合舉起固定器,將兩側的掛鉤掛在U型鋼棚頂梁上(迎頭第一棚、第三棚),旋轉拉緊螺絲,使固定器固定牢固。
③固定前探梁:每根前探梁要用兩個固定器固定,固定好固定器,三人配合抬起前探梁,將前探梁穿入固定器,二人扶好,一人旋轉頂緊螺絲,使前探梁固定牢固。為防止前探梁滑脫,前探梁前端用麻繩纏繞0.4m。
④用手鎬掘出維修第一棚頂梁的位置。
⑤超前支護:一人扶住前探梁,一人松頂緊螺絲,使前探梁松動,兩人配合移動前探梁;移動至需要位置,一人扶好,一人旋轉頂緊螺絲,使前探梁固定牢固;量取棚距,按中線和腰線確定頂梁位置;對頂板進行檢查,找掉活煤危石,經確認安全后,四人配合將頂梁放在前探梁上,按要求用背木及塑編網背頂。超前支護最大距離為1m,前探梁與頂梁之間的空隙要用木楔子塞嚴。
3.正常維修前探支護
(1)對前探梁及固定器進行檢查,發現有裂縫、焊縫斷開現象立即更換,變形、失效的前探梁及固定器不得使用。
(2)移固定器:兩人配合,旋轉后面固定器的頂緊螺絲和拉緊螺絲,使固定器松動,去掉固定器,并移到迎頭第一棚上旋轉拉緊螺絲固定好。
(3)用手鎬掘出需維修支架的頂梁位置。
(4)移動前探梁:一人扶好前探梁,一人旋轉頂緊螺絲,使前探梁松動,兩人配合移動前探梁;移動至需要位置,一人扶好,一人旋轉頂緊螺絲,使前探梁固定牢固。
(5)超前支護:量取棚距,按中線和腰線確定頂梁位置;對頂板進行檢查,找掉活煤危石,經確認安全后,四人配合將頂梁放在前探梁上,按要求用背木及塑編網背頂。超前支護最大距離為1m,前探梁與頂梁之間的空隙要用木楔子塞嚴。
(4)回鐵套木
(1)架設木棚
架棚按以下順序作業:
①挖柱窩:先量取棚距,按中線和下寬定柱窩位置,按腰線確定其深度。控制好頂幫后,再把柱窩挖至設計深度(可用風鎬)。挖柱窩時,須由專人觀察頂板和兩幫安全情況。
②立棚腿:棚腿栽入柱窩,扶正、與頂梁合口,按規定搭接450mm,并安上卡纜臨時固定。
③木棚支護選用梁長為2000mm、柱長為3000mm且直徑不小于180mm的坑木,用荊笆和背木背幫護頂。木棚凈寬2m,凈高2m。
④木棚斷面形狀為梯形,一梁二柱,上口凈寬2m,下口凈寬2.4m,凈高1.9m。
⑤木棚在原支架之間架設,支架不可前傾后仰,接口嚴密合縫。
⑥柱窩深200mm,若底板軟時加墊木鞋,木鞋規格為長×寬×厚=300mm×150mm×150mm。
⑦木棚架好后,必須用楔子背緊背牢。
(2)拆除原支架時,按以下順序作業
①用手鎬松幫,在支架周圍掏出100mm—200mm間隙,釋放原支架應力。
②4人配合,拆除U型棚頂梁;4人要配合好,防止梁倒傷人。
③拆除柱腿;用拔柱器或手拉葫蘆拉出柱腿。拆除支架柱腿時,人員一定要站在棚子的側面,人員要避開鏈條作用力的方向,防止斷鏈傷人。
(3)嚴格執行拆除一棚架設一棚的順序,不可同時拆除兩棚。
5.架棚
架棚按以下順序作業:
(1)挖柱窩:先量取棚距,按中線和下寬定柱窩位置,按腰線確定其深度。控制好頂幫后,再把柱窩挖至設計深度(可用風鎬)。挖柱窩時,須由專人觀察頂板和兩幫安全情況。
(2)立棚腿:棚腿栽入柱窩,扶正、與頂梁合口,按規定搭接450mm,并安上卡纜臨時固定。
(3)全面檢查支架架設質量,柱梁接口嚴密、不扭斜邁步,符合質量標準要求后,上齊卡纜,擰緊螺絲。
(4)按標準安拉板和背幫,楔緊打牢,背木數量符合要求。
6.質量檢查
架棚后應對以下項目進行檢查,不合格時應進行處理。
(1)頂梁和棚腿接口處是否嚴密吻合。
(2)支架是否前傾后仰。
(3)支架幫頂是否按規定背緊、背牢。
7.清理
清理工作現場,煤矸清理裝車,物料碼放整齊,文明生產。
六、勞動組織
(1)采用“三八”作業制度,三班連續作業。每班7人,其中班長1名,維修工4名,運輸工2人。
(2)班長必須具備2年以上煤礦井下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并具備維修時處理冒頂等技術。
七、運輸系統
1.運煤(矸)系統:煤(矸)由工作地點→軌道運輸巷→副井底繞巷→副井底→地面
2.運料系統:維修地點所需材料、設備等物資采用料車由副井→軌道運輸大巷→11軌道料場。材料必須碼放整齊,拉線管理,并有標志牌。
八、通風系統
通風方式為中央邊界式,通風方法為機械抽出式。主、副井進風,風井回風、該地點為全負壓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