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鼠標就能采煤、液壓支架自動跟移、設備故障智能檢修……偌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孫村煤礦井下采煤設備實時運行畫面,智能化在這里隨處可見。
孫村煤礦是一座有著百年開采歷史的老井,井巷深、條件差、災害多。“我們大力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把百年老礦逐步建設成為一座‘智能平臺集控化、云端網絡數據化、采煤裝備智能化、掘進裝備快速化、輔助設施自動化’的現代化礦井。”礦長王維表示,作為新礦集團首批智慧礦山試點礦井,近年來孫村煤礦已經累計投入1.2億元用于智慧礦山建設,讓礦井邁向生產“智能時代”。
在該礦井下現場可以看到,采掘裝備全面更新換代。“采煤工作面上應用了智能化電液控支架,井上2人操作、井下1人巡查。掘進專業投用山東能源集團首臺遠程遙控綜掘機,實現了無人掘進。”礦總工程師顏磊介紹,孫村煤礦2019年綜掘進尺比2018年提高5.6倍,實進尺同比增加830.6米,創近4年以來最高水平。井上則建成了調度指揮中心和智慧礦山集控中心,融合信息搜集、監控集控等22個子系統于一個主體界面,實現所有生產數據的上傳、監控、遠程集中控制。整合各系統200余臺工業視頻監控,應用“巡檢移動機器人”對礦內降壓站和北立井井筒24小時動態巡檢,確保各類自動化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據了解,該礦累計敷設光纜25000余米,安設萬兆環網骨干交換機10臺,安裝無線WIFI通訊基站123臺,井下各區域無線網絡全覆蓋,網絡延遲時間由原來的10毫秒減少到現在1-2毫秒,實現萬兆工業環網與無線WIFI“雙網”并行提速,成為全國首家井下應用國產萬兆工業環網的礦井。
智能化的生產條件也大大提升了職工獲得感。伴著采煤機的陣陣轟鳴,孫村煤礦2414智能工作面上的滾滾烏金通過皮帶運輸機輸送到地面。綜采三隊隊長徐桂龍說:“原來我們綜采隊在冊130人,現在只有56人,人均效率大幅提高。”“五化”礦井建設推動了孫村煤礦實施“5577”勞動組織模式變革,全面取消夜班生產,準備班用兩個5小時集中開展輔助準備工作,確保兩個7小時的生產班高效出煤。回采專業職工人數同比下降20%,人均效率同比提高30%;掘進專業職工人數同比下降32%,人均效率同比提高40%。
在該礦的井下大巷、采掘地點、重要崗位安裝47套語音廣播話站,實現了千米深井“面對面”動態語音通話。研發“智慧孫煤”APP,實時瀏覽“人員定位、安全監測、工業視頻、皮帶運輸”等信息動態,一部手機掌控整座礦山。目前該礦井3個智能工作面、55部皮帶機、8部給煤機、4個中央泵房、8部壓風機、2臺提風機,全部實現地面遠程集控。變崗位工為巡檢工,累計減少崗位100余個、輔助人員300余人,全天下井950人左右,較2019年初減少了27%,少人則安、無人則安正在該礦成為現實。
“收入有提高,工作有尊嚴。‘五化’礦井建設讓孫村煤礦職工徹底告別了苦臟累險,真切體會到體面勞動和幸福生活。” 孫村煤礦黨委書記李良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