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陜煤集團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數字化調度指揮中心,該礦井下采煤、掘進、運輸各個生產環節清晰地映射在監控大屏上,一旁的工作人員點擊鼠標便可查看任何一個工作面的視頻畫面。
“我們對數字化調度指揮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建成了立體化通訊網絡,實現生產、通訊、監控數據的高速、可靠、多元化傳輸。”一號煤礦機電礦長符大利介紹,目前,一號煤礦正在加速推動5G技術應用,為智能化礦山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這僅僅是黃陵礦業公司打造“智能礦井、智慧礦區” 的一個縮影,像這樣以智能化、自動化、無人化、信息化(以下簡稱四化)為抓手的發展模式已全面開啟,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智能化引領煤炭工業革命
2014年,黃陵礦業一號煤礦1001工作面首次實現了智能化無人開采,在此之后,二號煤礦大膽探索大采高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研究與應用,并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成果達國際領先。
2019年,黃陵礦業編制發布了《智能化無人綜采工作面設計》《智能化無人綜采工作面安裝驗收》等5項行業標準,使煤炭工業智能化開采有規可依。
在做精做優智能化開采工作面的同時,黃陵礦業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3D透明化可視礦山系統,強力推進“智能化+110”工法、“智能化+N00”工法的研究與應用。同時建成智能裝車系統,使地銷時間由4分鐘縮短至2分鐘。
6月9日,黃陵礦業機電公司技術人員對剛剛安裝完成的托輥生產線進行投運前的調試,這是陜煤集團第一條全自動化托輥生產線,年生產托輥12萬件。
“整條生產線投運后,只需兩人做好現場巡視及物料補償,與第一條半自動化托輥生產線相比,人員減少了60%。”機電公司經理徐建軍介紹,該條自動化托輥生產線全國不到10條,屬于國內領先水平。
在黃陵礦業公司,以自動化為創新方式,實現輔助系統集中控制的成功案例屢見不鮮。
該公司一號煤礦建成了“1+N”綜合自動化管控平臺,實現總調度全監控、分控管操作、現場保運行的目標。二號煤礦通過自動化升級改造,也全面實現了變電所、壓風機房、污水處理站等生產輔助體統集中控制,并且減員41人。發電公司采用爐、機、電及輔助車間集中控制方式,運行人員在集中控制室內通過操作員站便可實現機組啟停控制。
在綜合調度室遠程操控工作面,實現無人開采化,圓了煤礦工人坐在辦公室采煤的夢想
無人化成為安全的代言詞
2017年,工業巡檢機器人在黃陵礦業一號煤礦621中厚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調試成功,解決了煤礦綜采工作面監測控制精度不夠及設備故障率高等技術難題。
生產礦井固定場所實現無人化的同時,該公司地面固定設施依托集中控制同樣實現了無人化運行。
“系統收到調度動作任務,執行侯莊35千伏變電站6千伏室一號配電柜隔離開關閉合指令。”這是黃陵礦業無人值守變電站通過電力調度遠程操控的一個鏡頭。
在該公司所屬發電公司水處理車間,無人化系統可依據前后水箱的液位及用水情況自動連鎖設備啟停,在提高人員工作效率的同時有效控制人工操作的失誤率。水處理車間主任魏芳芳介紹:“車間實現無人化后,無需專職人員監盤,較以前相比,人員配備減少一半。”
“要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巡檢效率,實現固定設施無人化,首先要打破人工巡檢這一傳統機制,大膽探索以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的巡檢新模式,實現煤礦固定場所無人值守。”在黃陵礦業“四化”建設規劃上,工業巡檢機器人被納入發展議程。
構建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平臺
2019年,黃陵礦業與陜西聯通,中興通訊公司簽署了5G戰略合作協議,拉開了5G技術的序幕。
作為全國首批“兩化融合”貫標單位,黃陵礦業信息化建設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強勁的技術優勢。這一年,安全生產信息共享平臺正式運行,為實現礦井安全生產透明可視化管理提供了平臺支撐。
“通過這個平臺能及時發現、及時預警井下出現的問題,通過大數據分析查找問題地點,并結合預案制定最佳解決方案。” 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地測部負責人介紹。
在此基礎上,該公司建成投運物資管理信息平臺和人力資源信息平臺,使企業管理更加精準、高效。
在該公司所屬機電公司和發電公司,每一臺配電設備上都張貼了一張“二維碼”,這是設備的“身份證”和“健康證”。
機電公司供電所負責人齊延輝說:“將所有電氣設備的數據和資料轉換成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就可以了解設備基本參數和試驗情況,為檢修提供了直觀快速的可視資料。”
“推進‘四化’建設既是行業發展的大勢,也是推動黃陵礦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和必然選擇。”2020年5月28日,黃陵礦業召開了“四化”建設推進會,對于黃陵礦業未來發展方向,黨委書記、董事長雷貴生表示:“我們將加快推進5G網絡全覆蓋,通過機械化換人、智能化減人、機器人巡檢、輔助系統集中控制,不斷降低生產成本、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安全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