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煤礦粉塵傳感器?
粉塵濃度傳感器主要用于礦山、水泥廠等粉塵作業場所總粉塵濃度的連續監測。是為了滿足現有煤礦監測井下粉塵濃度利用激光散射原理開發的高科技傳感器能夠在自然風流狀態下實時的、就地、連續不間斷的監測顯示井下粉塵濃度同時輸出與灑水噴霧的降塵裝置開關量信號實現了測塵降塵的最佳效果。
二、技術特點
1,額定工作電流小大大減輕了分站電源的負擔并可安裝在距分站更遠的位置在額定采樣 流量的<--重慶-->情況下整機額定工作電流≤120mA最大工作電流≤180mA。
2,輸入電壓范圍寬可適用于煤礦井下各種分站儀器,在輸入電源的范圍內均能正常工作 。
3,測量精度高采用分段式控制算法根據不同的濃度大小自動采用不同的比例系數計算同時增加了溫度補償功能,提高了測量的精度。
4,具有自動校準零點功能并可設置校準零點漂移的時刻。
5,具有軟啟動模式的功能減小了儀器啟動時對供電電,源的沖擊最大啟動電流≤130mA。
6,具有在線標定的功能可用CCZ-1000型直讀式測塵儀
在線直接標定。
7,測量量程可根據需要設定為0500mg/m3或01000
mg/m3。
8,可測量瞬時粉塵濃度或平均粉塵濃度,平均粉塵濃度的測量時間可在13600秒范圍內任意選擇。
三、主要儀器
1、GCG1000型粉塵濃度傳感器
GCG1000型粉塵濃度傳感器采用光散射原理直接測量總粉塵濃度測定數據就地顯示,同時輸出與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相適應的頻率、電流信號(二種信號任選一種)供監測系統處理是固定安裝,在作業場所的監測儀器。由采樣頭、檢測裝置、單片機系統及抽氣系統組成。適用于煤礦及其它粉塵等有爆炸危險性的環境中進行現場連續監測總粉塵濃度。能準確、及時地反映粉塵作業場所中粉塵的污染狀況。
技術參數
測量范圍 0.11 000mg/m3
測量誤差 ±15%
輸出信號 200 1000Hz、15mA
采樣流量 2L/min
電 源 12-18 V DC
外形尺寸 300×250×300mm
重 量 7kg
2、GCG500粉塵濃度傳感器
度測定數據就地顯示同時輸出與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相適應的頻率、電流信號(二種信號任選一種)供監測系統處理是固定安裝在作業場所的監測儀器。由采樣頭、檢測裝置、單片機系統及抽氣系統組成。適用于煤礦及其它粉塵等有爆炸危險性的環境中進行現場連續監測總粉塵濃度。能準確、及時地反映粉塵作業場所中粉塵的污染狀況。
技術參數
測量范圍 0.1 1000mg/m3
測量誤差 ±15%
輸出信號 200 1000Hz、15mA
采樣流量 2L/min
電 源 12-18 V DC
外形尺寸 300×250×300mm
重 量 7kg
2、GCG500粉塵濃度傳感器
外形尺寸 300×250×300mm
重 量 7kg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3術語與定義
零點 zero point
傳感器在清潔空氣環境中正常工作時的顯示值。
基本誤差 basic error
在本標準規定實驗條件下確定的傳感器測量誤差值。
4技術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傳感器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并按照經規定程序和國家授權的檢驗部門審批的圖樣和技術文件制造。
主參數:最大測量濃度,mg/m3
第二特征:光學G;射線S;稱重式T;電荷式D
第一特征:粉塵C
產品類型代號:傳感器G
例如測量范圍為0~500 mg/m3的光學式粉塵濃度傳感器,可命名為GCG500型。
4.1.3與傳感器配套的遙控器應具有有效期內的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證書和防爆合格證書。
4.2 正常工作環境條件
a)大氣壓力:(80~110)kPa;
b) 環境溫度:(0~40)℃;
c) 相對濕度:≤95%(25℃)。
4.3貯存溫度:(-40~50)℃。
4.4 外觀與結構
4.4.1傳感器表面不應有明顯的凹痕、劃傷、裂隙、變形等缺陷;涂、鍍層不應起泡、龜裂和脫落;金屬零件不應有銹蝕和機械損傷。
4.4.2 應在傳感器表面醒目位置標明制造廠名、規格、型號、測量范圍、煤礦安全標志和防爆標志。
4.4.3 傳感器的顯示窗應透光良好,數碼、符號均應清晰完好。印制電路板應涂覆兩遍三防(防腐、防霉、防潮)絕緣漆。
4.5 傳感器采用數字顯示,其單位為mg/m3。
4.6 零位穩定性和基本誤差
4.6.1 零位穩定性
在清潔空氣環境中,傳感器的顯示值或輸出信號值(換算成粉塵濃度值)應不超過5.0。
4.6.2 基本誤差
±15.0%。要求零位穩定性和基本誤差2個試驗連續做,且中間不應調整傳感器。
4.7 采樣流量穩定性
8h內采樣流量穩定性:標稱值的±3.0%。
4.8 工作穩定性
傳感器連續工作15天的基本誤差應符合4.6.2的規定。
4.9 輸出信號制式
應選用如下信號制式:
a) 頻率:(200~1000)Hz,脈沖寬度大于0.3ms;
b) 電流:(1~5)mA。
4.10 傳感器的工作電壓:(12~24)V。
4.11 傳感器最大啟動電流和最大工作電流應小于170mA。
4.12當關聯設備輸入電壓小于等于18V時,傳感器與關聯設備的傳輸距離應不小于1.5km;當關聯設備輸入電壓大于18V時,傳感器與關聯設備的傳輸距離應不小于2km。關聯設備的顯示值或輸出信號值(換算為粉塵濃度值)應符合4.6.2的規定。
4.13 工作噪聲: 小于等于60dB(A)。
4.14 傳感器本安端與外殼之間,在常態時的絕緣電阻應大于等于50MΩ;交變濕熱試驗后,絕緣電阻應大于等于1.5MΩ。
4.15 傳感器本安端與外殼之間應能承受電壓為500V/50Hz、持續時間為1min的絕緣介電強度試驗,應無擊穿、無閃爍現象,且漏電流小于等于5mA。
4.16 傳感器經工作溫度、貯存溫度、交變濕熱試驗后,零位穩定性應符合4.6.1的規定。
4.17傳感器經振動試驗后,接插件和零部件應無松動和脫落;零位穩定性應符合4.6.1的規定。
4.18傳感器經沖擊試驗后,應無損壞痕跡,接插件和零部件應無松動和脫落;零位穩定性應符合4.6.1的規定。
4.19 傳感器經跌落試驗后,接插件和零部件應無松動和脫落;零位穩定性應符合4.6.1的規定。
4.20 防爆要求
4.20.1 傳感器中任何與本質安全性能有關的元件,應符合GB3836.4中的有關規定,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狀態下,不得在超過元件安裝條件和溫度范圍規定的最大電流、電壓和功率額定值的三分之二的情況下工作。
4.20.2傳感器外殼防護性能應符合GB 4208中 IP54的規定。
4.20.3 傳感器采用塑料外殼時,外殼表面絕緣電阻應不超過1GΩ,且外殼阻燃性能應符合GB3836.1中的有關規定。。
4.20.4 傳感器應能通過GB3836.4規定的火花點燃試驗。傳感器與關聯設備通過4.12規定傳輸距離所需長度的電纜連接后,應能通過GB3836.4規定的火花點燃試驗。
4.20.5 傳感器在正常和故障狀態下其最高表面溫度應小于等于150℃。
4.20.6傳感器外殼結構、電器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符合GB3836.4中的有關規定。
5試驗方法
5.1 試驗環境條件
a)溫度:(15~35)℃;
b)相對濕度:≤95%;
c)大氣壓力:(86~106)kPa。
5.2 試驗用粉塵
試驗粉塵采用煤粉。其空氣動力學粒徑應小于74μm,其中小于10μm的占(1~150%,小于30μm的占(47~50)%(采用沉降法粒度分布測定儀測定)。
5.3 試驗用儀器設備
粉塵濃度傳感器的粉塵濃度測量范圍是:(0-)mg/m3,使用之前可以對傳感器標定一定的濃度數值,一旦環境中的濃度超過這個標定值傳感器就會發出警報。